TRAVEL & LIFESTYLE
Ade, Senior Dreamer, Formosa
28 März 2020
在漢堡Philharmony紀念品店買了一本由建築介紹漢堡歷史的書籍,隨著書籍,對應著腦海裡的漢堡圖像。
Elbphilharmony
Photograph by Ade
Elbe Ufer
Photograph by Ade
Valckenburg, Wallgebiet 與河港的崛起
15世紀起,當改革與30年戰爭改變了城市風貌,居住人口數向上五倍增長,且居住面積也成長了近三倍。但是領主卻威脅著漢莎的自由貿易之路,此外德國整體海上貿易吞吐量在此時大為減少,而內陸貿易則事大量成長,因此漢莎自由貿易港漸漸的失去經濟動能來支持政治上的獨立地位。當Schauenberger王朝在1459年消逝後,漢堡必須鞏固他的貿易路權,也就是透過自由協議,保證金政治,區域商業來保障自己的特權與維持富裕。在15世紀下半,雖然漢堡經濟成長趨緩,居住人口卻持續增長。
這時一個為了保護城市繁榮,重要的城市建設項目,在30年戰爭爆發前,由防長 Johan van Valckenburgh 實現了,一個天才的防禦工事補足了應該要保護漢堡免於侵略的舊城牆。這個也稱作 Wallgebiet 城區的古老區塊到了19世紀初已經居住了達十萬居民。跟據 Hermann Hipp,一位權威的漢堡建築史學者,自17世紀起,漢堡成為北德北歐貿易與金融以及外交與訊息的樞紐,一直到21世紀都沒有改變過。
漢堡之後的城市發展收益於地理位置,並成為水陸城市,除了Elbe, Alster 或是 Bille 的分支都可作為運輸渠道。原始的開發與水陸的連結是城市的動能,漢堡路上的交通不只有牛車,還有水道與運河上的駁船(平底船)。大部分的屯墾地多與貿易相關,貨物輸入,囤放,販售與分銷。
靠岸的呂貝克行政區如Wismar, Rostock 或是 Danzig 形成網絡聚集成河岸城市,而漢堡也由此衍生出他的獨特性,為了保護貨運,在內陸區域內生成了可讓船隻裝卸貨物的水道倉儲區,住宅與堤岸之間的區域大量的被使用,也成了漢堡獨有住宅模式。密集的聯併式房屋與窄密的通道卻也造成許多火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