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VEL & LIFESTYLE

漢莎

Ade, Senior Dreamer, Formosa

28 März 2020

城市研究學者認為,在漢堡有好幾百年非常安靜並且逐漸的形成小村莊。巨型的河流,揭示了通往世界的大道,但是確切通往哪裡呢?尚未順流而下之前,漢堡在1188年就採用了Lübische法律,接下來的時間漢堡跟呂貝克的關係更加堅固。為了鞏固Trave跟Elbe這兩條河之間的交通,呂貝克跟漢堡在1241年互相締結。
ISBN 978-3-15-019098-2

在漢堡Philharmony紀念品店買了一本由建築介紹漢堡歷史的書籍,隨著書籍,對應著腦海裡的漢堡圖像。

Elbphilharmony

Photograph by Ade

中世紀的中歐,特別是在13世紀已經成型的漢莎網路開始向東以及向北發展。易北河當時還不是漢堡的生活動脈,若說呂貝克是北方的珍珠,漢堡可以說是她的姐妹。兩市的締結為漢堡帶來很大的優勢,他被賦予跟外國貿易的權利。漢莎的邦聯發展使漢堡達到前所未有的富裕,即便在14世紀末漢莎邦聯的沒落,漢堡都還保持他的富有與強大。在1410年及1416年間,漢堡在北方處於領導力量,達到 25000 的漢堡居民數量迎頭趕上了呂貝克。
Hamburg meine Perle
城市的樣貌透過宗教建築漸漸形成,特別是當時的主教堂,直至今日都還訴說著在中世紀立下的根基的靈魂。雖然在19世紀的瑪麗恩教堂毀壞了,但是 St. Petri, St. Katharinen, St. Jacobi 跟 St. Nikolai 都還佇立著,即便是改建過。其他大部分中世紀的建築隨著時間都毀壞,並在爾後其相對的時間年代又被重建。

Elbe Ufer

Photograph by Ade

蓬勃發展的海上貿易也帶來了海盜,直至今日還很有名的海盜大名有 Klaus Störtebeker 或是 Gödeke Michels。當時海上有一種習慣,會將被行刑過後海盜的頭掛在竿子上展示。
今天在Hafencity 裡的 Magdeburger 港還可以找到 Klaus Störtebeker 的紀念像。

Valckenburg, Wallgebiet 與河港的崛起

15世紀起,當改革與30年戰爭改變了城市風貌,居住人口數向上五倍增長,且居住面積也成長了近三倍。但是領主卻威脅著漢莎的自由貿易之路,此外德國整體海上貿易吞吐量在此時大為減少,而內陸貿易則事大量成長,因此漢莎自由貿易港漸漸的失去經濟動能來支持政治上的獨立地位。當Schauenberger王朝在1459年消逝後,漢堡必須鞏固他的貿易路權,也就是透過自由協議,保證金政治,區域商業來保障自己的特權與維持富裕。在15世紀下半,雖然漢堡經濟成長趨緩,居住人口卻持續增長。

這時一個為了保護城市繁榮,重要的城市建設項目,在30年戰爭爆發前,由防長 Johan van Valckenburgh 實現了,一個天才的防禦工事補足了應該要保護漢堡免於侵略的舊城牆。這個也稱作 Wallgebiet 城區的古老區塊到了19世紀初已經居住了達十萬居民。跟據 Hermann Hipp,一位權威的漢堡建築史學者,自17世紀起,漢堡成為北德北歐貿易與金融以及外交與訊息的樞紐,一直到21世紀都沒有改變過。

漢堡之後的城市發展收益於地理位置,並成為水陸城市,除了Elbe, Alster 或是 Bille 的分支都可作為運輸渠道。原始的開發與水陸的連結是城市的動能,漢堡路上的交通不只有牛車,還有水道與運河上的駁船(平底船)。大部分的屯墾地多與貿易相關,貨物輸入,囤放,販售與分銷。

靠岸的呂貝克行政區如Wismar, Rostock 或是 Danzig 形成網絡聚集成河岸城市,而漢堡也由此衍生出他的獨特性,為了保護貨運,在內陸區域內生成了可讓船隻裝卸貨物的水道倉儲區,住宅與堤岸之間的區域大量的被使用,也成了漢堡獨有住宅模式。密集的聯併式房屋與窄密的通道卻也造成許多火災。